市委网信办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主题党日活动
帕帕季莫斯表示: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谈判的中心一直都放在希腊的财务纪律上,但财务和谐对发展来说是不够的。
较之于容器储存,深埋是一种更为低成本储存方式。近日,位于浙江海宁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因污染遭到当地村民的举报,使得光伏企业制造污染的事实进入公众的视野。
而德国Wacker公司本身就是全球领先的有机硅和聚合物生产化工公司。依靠这种方法,国外的光伏企业四氯化硅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4%,但在国内由于技术水平偏低,往往不到20%。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在缺乏这些条件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储存的废料难免造成泄漏。2011年4月,大约600吨四氯化硅废液通过湖北钟祥城市排水管网大量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导致厂内生物菌种全部死亡、设备严重受损,处理厂因此瘫痪两个多月。中国多晶硅产量已是世界第一 但副产物存重大生态隐患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增长迅速。
欧美国家对多晶硅生产有严格限制多晶硅在欧美发达地区产能比较大,如果不能实现四氯化硅的有效控制,一般不可能在环保要求更严的发达国家继续生产。多晶硅生产废料储存不当易污染环境如果使用储存方式,这意味着多晶硅生产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场地和容器才能储藏日益增长的四氯化硅。江苏中能以全年产量接近3万吨、产能4.6万吨成为全球第三大多晶硅生产企业,其多晶硅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36%。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进口多晶硅6.46万吨,同比上升36%。从2008年的16544吨消耗量,增加到2011年的146131吨。我国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发展甚至国防军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我国自有的多晶硅产业。2009年以前投建的生产线相对投资成本高,设备能耗高,因而企业综合产品成本相对高。
规划中对于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将高纯多晶硅列为十二五发展重点,并指出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到2015年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千瓦时/公斤。多晶硅生产中所产生的高低沸点物等较难回收的副产物,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用淋洗、碱中和等方式处理,部分企业也已投入了歧化处理、白炭黑制备等设备进行处理。
多晶硅生产本身单位电耗较高,但同时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值的特点,而且其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电力),其单位产值的综合能耗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太高。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多晶硅企业大部分已经解决了全物料循环和清洁生产问题。产量已占全球35%我国的多晶硅产量已占全球的35%左右,2012年年末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0万吨。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为30美元/公斤,已经低于很多国内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而在产品价格下跌过程中,大型企业的生存能力强,市场反而向龙头企业集中。
就业总人数超过1.5万人,其中技术人员超过5000人。进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上升42%。多晶硅生产的环保问题也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和社会各界所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大部分企业仍在优化工艺,以期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
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最新调查统计,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82768吨,同比2010年45021吨增长84%。工业和信息化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整体取得大幅提升。
有的正在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主要通过外销、综合利用和无公害处理等方式加以处理,不再有任意排放的现象。正是我国多晶硅产业迅速的发展壮大,才支撑着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第一。
光伏行业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国内多晶硅产业也深受此影响。目前从我国多晶硅产业状况来看,多晶硅生产副产物利用已成为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从能源再生比的概念测算,从生产工业硅到做成太阳能组件,以目前的工艺水平,每公斤硅共耗电小于250千瓦时(含多晶硅生产、单晶拉制/铸锭、切片、电池片制造、组件封装等环节),而每千瓦太阳能电池需多晶硅原材料7公斤。2011年,全球总产量达到24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了30%,预计2012年仍将有30%左右的增长。副产物四氯化硅处理方式有多种,其出路或综合利用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多晶硅生产的经济效益、能耗物耗及环保,甚至关系到多晶硅生产线的正常运行。我国部分企业,如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等企业,产能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
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在工艺过程中(如氯硅烷合成、还原、氢化等),将伴随产生大量氢气、氯化氢、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等,其中主要的副产物是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以及高低沸点物。目前相关技术仍在不断研发,有望能进一步降低能耗电耗。
也就是说,在制造硅太阳能电池(从工业硅至电池组)的全过程中消耗的全部电能,在它使用2年左右的时间内可被收回。因此,多晶硅生产造成污染的问题也已得到解决。
目前行业主流能耗达到80~150千瓦时/公斤多晶硅,多晶硅生产每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耗能在0.6~1吨标准煤的水平,与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平均水平(1.92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相比并不高,是典型的高效节能产品。低价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韩美等多晶硅大厂不断加大向中国市场的低价产品倾销力度。
目前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无论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上,还是在资金支持力度、政府支撑扶持力度上,同世界大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竞争力处于明显弱势。全球范围内,多晶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或供略大于求。因此,多晶硅产业不是高能耗产业。节能降耗技术得到国内企业一致关注,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而多晶硅直接生产成本,也由最初的70美元/公斤降至目前的25~40美元/公斤左右,少数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已降至20美元/公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光伏行业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国内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完成减排目标的重要保证。2011年,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欧洲各国大幅度削减政策补贴,从而使光伏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
产业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翻了数番,年均增长超过100%。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保守计算,以每瓦太阳能电池每年可发电1.5千瓦时左右,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年限20年,可以计算出硅太阳能电池的能源再生比为:1.5201000/(2507)17。
发展多晶硅产业是国内业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应该说,从技术上来看,多晶硅的环保问题并不存在技术瓶颈,相对于其他化工企业,多晶硅的污染源单纯、易处理、易防控。我国多晶硅产业迫切需要完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配套,在规模与成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经济专家指出,从技术面来看,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门槛并不高,在工资水准不低的德国生产,光伏厂商在价格竞争上就处于劣势。
德国媒体指出,太阳能电池产业在德国快速没落,不只是倒闭的企业员工面临失业,也连带影响到制造生产设备的公司。中国光伏企业后来居上,他们的产品在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的市佔率在2008年已达33%,去年更增至为57%。
根据德国媒体报导,在德东萨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的Q-Cells去年总亏损高达8亿4600万欧元。去年年底以来,包括在柏林的Solon、巴伐利亚邦埃兰根(Erlangen)的SolarMillennium及弗赖堡(Freiburg)等光伏企业,相继宣告破产。
几年前还被视为有前瞻性的相关企业,已接二连三宣告倒闭。由于绿能产业是中国当局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厂商一方面可以获得低利贷款,同时,甚至可受惠于德国政府提供给开发中国家绿能产业的补助。